最新文章
公司公告
聯系我們
- 上班時間:星期一 至 星期六
- 電話: 0311-83998177 89856787
- 手機: 18931879114
- E-Mail: flyes@flyes.net
- 一部:石家莊市西里街30號
中山西路433號金魚文化產業園4層 - 二部:中山西路433號金魚文化產業園4層
- 更多
網絡對傳統媒體的影響如報紙電視電臺的負面影響
近年來,數字技術、電腦、互聯網和多媒體等信息傳播新技術、新媒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更新換代,廣泛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,引發了一次意義深遠的信息傳播革命,對傳統媒介形成巨大沖擊,成為繼報刊、廣播、電視之后的"第四大眾傳媒"。存在產生于需要,互聯網作"第四傳媒",能在短短數年內迅速普及,對舊媒介形成強有力沖擊,說明舊媒介在滿足人們對信息豐富性、及時性、言論空間的要求方面存在差距。2000年1月17日傳來消息,網絡巨頭美國在線收購世界大的媒體公司時代華納公司。這似乎意味著全球媒體產業的權杖從以報刊、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移到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媒體中。事實遠非如此簡單。收購之舉同時也表明了互聯網這一單純物理介質,因為其背后缺乏內容的強大支撐而深感乏力。綜觀人類傳播史,每一種新媒體出現時,都給舊媒體帶來生存恐慌,終每一種媒體都通過自身的積極改革,揚長避短,找到了與其物理特性相適應的傳播方式,生存下來,并在各自領域發揮其不可替代的傳播功能。那"第四媒體"的出現將對現有的傳播方式帶來什么樣的沖擊?會對受眾心理產生什么影響?對此,我們的新聞理念應作出怎樣的回應?傳統報紙的新聞寫作將產生哪些變化?本文擬就這幾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。
傳播環境的改變制約著新聞寫作與舊媒介相比,"第四傳媒"幾乎囊括了以往大眾傳媒的一切表現形態和優點,同時具備它們所不具備的特點。除了融聲、像、圖、文于一體外,還具備信息傳播的高度適時性、參與性和互動性,并且不受截稿時間和版面空間的限制。網絡傳播包含了以往所有三種傳播方式,即:人際傳播、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,從舊媒體點到面的傳播轉變為點到點傳播,突出了個人化和交互性特點,徹底擺脫了以往"槍彈論"中彈即倒的模式,可以達到強的傳播效果?;ヂ摼W的廣泛性、參與性、即時性和交互性等特點使之成為更符合傳播本質、不同于以往任何媒介的一種新型媒體,為受眾提供了一個無比寬泛的信息空間和言論空間,網絡傳播信息具有六大特點:內容豐富,形態多樣,迅速及時,無遠弗屆,自由和交互。前五個特點使得互聯網成為一個信息傳播的佳載體,自由和交互使得它徹底剝離了舊媒體受控、單向、自上而下的灌輸式的傳播模式。在"第四媒體"全新傳播方式的沖擊下,受眾心理將會產生哪些變化呢?受眾開始獲得對信息的主動權、選擇權甚至發布權,不再滿足于傳統媒體所提供的消息。即使主流媒體不予報道的事實,他們也能從網上獲得詳盡的信息,讀者不再處于信息受控狀態。"多種媒介,一種聲音"轉變為"一種媒介,多種聲音"。他們應該知道什么,應該什么時候知道,應該知道到什么程度,不再完全由傳媒操縱?;ヂ摼W信息極大的豐富性,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渴求,同時也因為其信源的多樣性而先天地存在著公信力問題。受眾現實的心理狀態是:對傳統媒體既有權威性的需要,也存在"知情權"問題上的困惑。解決這個問題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新聞寫作思維方式,變傳統的"宣傳主導型"為"報道主導型",真正從"傳者中心"立場轉變到"受者中心"立場上來,在更快時間內使讀者了解更多事實。
"受眾中心"的理念成為新聞寫作的出發點和切入點作為一種新媒介,互聯網的出現是對傳統媒介"你傳我受"的單純灌輸模式的否定。新聞發布者不再被視為全知全能,而是和讀者建立在一種平等關系之上的,具有真誠的服務精神和開放的思想空間的信息采集、制作、發布者?;ヂ摼W的興盛不僅僅因為它無可比擬的信息空間,還在于它開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言論空間,讓沖浪者充分體會信息充裕言論自由的快感。不容忽視的是,色情內容和網上垃圾也同時潮水般洶涌而來,要解決這種信息失控局面,回到過去的封閉狀態已不可能,只能順潮而動。在針對網絡傳媒制訂完善有效的管理規則的同時,分析新媒介傳播特點,吸收其符合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要求的因素,使我們傳統媒體的報道更適合新形勢的需要。這就對新聞從業者的思想水平、寫作水平和新聞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根本的還是思想水平方面的要求。過去的優良傳統要不要?指導性還提不提?答案是肯定的,任何傳媒都要發揮其基本的輿論功能和社會整合功能,這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傳媒安身立命之所在。關鍵就在于指導性建立在何種基礎之上。這種指導是自上而下、不由分說、俯視式的教導,還是朋友式的探討、建議和協商?指導性應該蘊含在內容中,而不是建立愿望上。并非有指導的意圖,就能產生指導的效果。再比如我們新聞寫作常說的"擺事實,講道理",在新的傳播背景下,怎么看待它?怎樣"擺"事實?是不是把事實硬梆梆的甩給讀者?擺事實過程當中的語調、口吻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。事實準確、道理清楚,讀者卻可以不聽、不看、不理睬。表面看來是技巧問題,背后卻隱藏著深層次的寫作者的人格魅力:是不是真正把自己放在一個普通讀者位置,從讀者需要出發,實現新聞的無距離關懷,從這里才能真正發展出通俗而不庸俗,體諒而非迎合,冷雋而非苛責,敢于實事求是而非人云亦云,著眼于解決問題而非追求聳人聽聞的轟動效果,積極而非盲目樂觀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新聞寫作態度。